非接触IC卡,又名感应卡,诞生于90年代初,由于存在着磁卡和接触式IC卡不可比拟的优点,使之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推广应用。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无外露部分。 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通常由非接触型IC卡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非接触IC卡本身是无源体,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其本身的L/C产生谐振,将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另一部分则是结合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修改、存储等,并返回给读写器。由非接触式IC卡所形成的读写系统,无论是硬件结构,是操作过程都得到了很大的简化,同时借助于先进的管理软件,可脱机的操作方式,都使数据读写过程更为简单。
非接触式IC卡与磁卡、接触式IC卡相比较
磁卡由于其结构简单,存储容量小,安全保密性差,读写设备复杂且维护费用高,作为七、八十年代技术水平的产品已风光不再,面临下岗。
接触式IC卡与磁卡相比,更加安全可靠,除了存储容量大,还可一卡多用,同时可靠性比磁卡高,寿命长:简单可靠,造价便宜,维护方便,容易推广。正由于以上优点,使得接触式IC卡市场遍布世界各地,风靡一时。然而,当前风头正健的接触式IC卡面临着后来者非接触式IC卡的强劲挑战。
非接触IC卡与传统的接触式IC卡相比,它在继承了接触式IC卡的优点的同时,如大容量、高安全性等,又克服了接触式所无法避免的缺点,如读写故障率高,由于触点外露而导致的污染、损伤、磨损、静电以及插卡这个不便的读写过程等。非接触式IC卡完全密封的形式及无接触的工作方式,使之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用寿命完全接近IC芯片的自然寿命,因而卡本身的使用频率和期限以及操作的便利性都大大的高于接触式IC卡。可见,非接触式IC卡不仅代表着卡技术发展多年的结晶,也是象征着卡的应用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里程碑。
同时,非接触IC卡国际标准ISO14443的诞生,将使之兼容接触式IC卡从而为非接触IC卡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潜力。毫无疑问,集众家之大成的非接触IC卡将在身份识别、金融、电子货币、公共交通、智能楼宇、小区物业、社会保障诸多领域独领风骚。